查看原文
其他

徐同亮丨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状况述评

徐同亮 中国编辑 2022-04-24

本文刊登在《中国编辑》杂志2021年第2期


 文章阐述了我国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专门性考评情况,从出版奖项评选、出版项目评审、出版单位评估三个方面综述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相关性评价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阶段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历史地看待、更高质量推进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提供参考。






开展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是体现出版单位文化属性和出版产品文化价值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出版战线从制度设计层面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解决社会效益问题的有力举措。出版战线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探索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形成了许多有利于推动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践成果。2019年,图书出版单位、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在全国试行,标志着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进入新阶段。在新的起点上,综述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状况,对于历史地看待考评工作、更高质量推进考评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全国性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专门性考评情况



 全国性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已经进入试行阶段,评价考核对象包括图书出版单位、报刊出版单位、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等。考虑到考评对象的代表性、考评模式的趋同性以及有关方面因素,笔者着重阐述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2018年 12月31日,中宣部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全文六章二十八条,明确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方式、工作程序、结果使用、责任落实等。2019年,成为全国性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元年。

(一)开展全国性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重要意义

 在全国开展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标志着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由学术探讨、基层探索进入规范推动、全国试行阶段。

 一是深化了出版界对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思想认识。长期以来,出版界、学术界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持续进行实践探索、学术探讨,对基础理论、实现路径、指标设置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呈现观点多元的研究格局和模式多样的实践格局。《试行办法》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科学回答了出版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明确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基本概念、基本内涵,明确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明确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各环节要求、各主体责任,深化了出版界、学术界对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一系列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的认识,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的学术引领作用和实践推动作用。

 二是提升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质量水平。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在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示范意义。开展全国性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一直受到出版界普遍期待。从实践层面来看,地方党政职能部门、主管主办单位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科学化水平存在提升空间、全国范围横向比较难以实现。基于长期以来出版工作基础和地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实践,《试行办法》从政策层面确立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基本依据,提高了考评工作科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推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覆盖到全国范围,同时为开展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示范。

 三是规范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基本标准。研究制定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是评价考核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客观、公正评价考核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核心依据。中宣部发布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了出版业发展规律,紧密贴合了出版工作实际,统筹考虑了不同类型图书出版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关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构的有益成果和业界在探索实践中关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构的有益经验,体现了可量化、可核查要求和精准化、差异化导向,形成了有利于引领图书出版单位更加自觉追求社会效益、推动出版业更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四是建立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体制机制。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级、多元主体。建立健全科学、严密、高效的评价考核体制机制,是考评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试行办法》明确了中宣部工作职责,明确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工作职责以及与同级国有文化企业出资人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办职责,明确了出版集团、高校、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等主管主办单位工作职责,明确了图书出版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责任明确、任务明确、时点明确的运转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开展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国性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主要特点

 从制度设计和两年来试行情况看,全国性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开展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是出版战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及中央有关精神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出版强国的有益实践。《试行办法》规定,开展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遵循出版生产传播规律,推动图书出版单位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些规定,明确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旨在引导考评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

 二是力求全面系统考评。从评价考核对象来看,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覆盖了取得出版许可证、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所有图书出版单位,包括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和公益性图书出版单位。从评价考核主体来看,涉及中宣部和省级党委宣传部门、主管主办单位,其中主管主办单位包括有关党政部门单位、地方人民政府、国有文化企业、高校等。从评价考核内容来看,考核了出版质量、文化和社会影响、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覆盖了事关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主要方面。

 三是强调社会效益第一。《试行办法》从操作层面对“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作出规定,明确“图书出版单位绩效考核为综合性考核,需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占比权重在 50%以上”。同时,对图书出版单位负责人薪酬、职工工资总额作出相关规定。落实这些规定,是对图书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质性推动。

 四是注重定性定量结合。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用百分制量化了社会效益,同时也就有关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比如出版物出现严重政治导向错误、影响恶劣,社会效益考核为不合格;连续两年社会效益考核不合格的进行整改,连续三年不合格的依法依规对出版单位予以处罚直至退出等。这些原则性规定,明确了评价考核的“一票否决项”,明确了图书出版单位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底线、红线。






全国性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相关性评价状况



 一直以来,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和全国性出版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十分重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问题,将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理念要求贯穿于出版奖项评选、出版项目评审、出版单位评估工作中,在推动出版单位追求社会效益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一)以出版奖项评选为抓手,开展社会效益相关性评价

 重要出版奖项对于引导出版单位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是出版领域奖项的代表。对于这三大奖项而言,评奖标准、参选条件是奖项设置的核心所在。研究分析评奖标准、参选条件中蕴含的社会效益相关内容,有利于更好把握社会效益内涵、更加深刻理解奖项价值。

 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例,该奖项顺应形势变化和时代变迁,评选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有关部署不断与时俱进,但贯穿其中、始终不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效益导向。笔者在社会效益视域下对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工作部署进行了研析。总的来看,社会效益导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方面,贯穿了鲜明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社会效益导向;二是工作原则方面,共四个原则,其中第三个原则明确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尊重文艺创作生产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劳动”;三是参评作品申报要求方面,明确要求参评图书必须“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二)以出版项目评审为抓手,开展社会效益相关性评价

 精品出版项目是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重要承载、显性标志。长期以来,国家出版管理部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举措,将出版资源向精品项目倾斜,在推动出版单位培育精品项目、追求社会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各类出版项目的代表。分析其在引领社会效益方面的做法和价值,对于更好研究、更加深刻理解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工作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国家出版基金有关制度安排,是体现其公益性特征和社会效益导向的重要表征,主要包括《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三项制度安排。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为例,第一章《总则》第三条对出版单位填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书》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要求所报项目预期实现的绩效目标必须载明“预期社会效益”,申请书内所附“专家推荐意见”要侧重对项目出版价值和预期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第二章《立项考评》第七条规定,“立项考评即基金办组织专家评审、初步拟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的过程”,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项目的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和传承价值”、第二个方面“预期社会效益”,体现了出版价值导向和社会效益导向,贯穿于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第五章《考评结果应用》第二十五条规定“项目实施情况绩效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对其中出版质量、社会效益、项目管理等方面较为突出的项目承担单位适当增加其下年度申报新项目数量”,同样体现了社会效益首位的工作导向。

(三)以出版单位评估为抓手,开展社会效益相关性评价

 围绕出版能力、经济实力有关方面以及出版集团、出版社两个层级,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和全国性出版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组织开展了多种类型评价考核工作,其中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是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在出版体制改革进程中推进出版业评估制度建设、引领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的探索实践。

 2009年 8月 10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我国首次经营性出版社等级评估情况,将全国 500家出版社按八大类别分为四个等级。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评估工作注重考察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将“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作为首要评估原则,提出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实施等级评估,应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鼓励图书出版单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积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理念要求体现到了评估指标体系之中。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指标体系由图书出版能力、基础建设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违规记录及附加项目五个部分组成,选取了能够反映图书出版单位真实水平、有代表性的二十五项评估指标。从指标设置和分值配置上可以看出,等级评估注重考核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同时考核出版单位经济效益,通过一系列具体指标对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引导。比如,在“图书出版能力”中设置了图书内容质量、专业特色、重点图书出版情况、获奖图书情况、版权输出、图书编校质量、图书印装质量等指标,在“基础建设能力”方面设置了社领导岗位培训、主业人员持证上岗、编校人员职称、从业人员受表彰情况、制度建设、信息化及数字化建设、单位受表彰情况等指标,在“违规记录”方面设置了违纪违规、降级项等指标,等等。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面临的阶段性问题



 经过不懈努力,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不断取得进展成效。同时也要看到,推动出版单位追求社会效益更加自觉、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更有成效,仍有提升空间。

 第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认识误区,如经济效益考核可以涵盖社会效益考核、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组成部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等同于出版产品社会效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等同于出版单位社会责任、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会增加出版单位负担等;二是对于一些关键环节缺乏应有认知,如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考评主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体化考核实施路径等。研究解决、科学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二,学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部署要求和不断深化发展的评价考核实践,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重大研究课题、高质量研究成果仍然缺乏,理论研究还没有完全跟上实践进步、引领实践发展。在此形势下,需要出版界、学术界推动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理论创新发展,需要一批基于出版工作最新实践特别是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最新实践所形成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研究成果,从而促进评价考核工作走向更加科学规范、更加成熟定型。

 第三,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总的来看,出版单位综合绩效考核呈现考核主体多元、考核形式多样的特点。贯彻中央有关评价考核办法,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导与指导下,省级党委宣传部门、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主办单位组织实施的图书出版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和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符合职能定位、契合职责分工,然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一体化推进、评价考核结果一体化运用方面有待加强。出版集团对所属出版社进行的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处于自我探索、内部运转状态,亟须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精神,提升激励效应和科学化水平。发挥考核主体职能优势,构建科学有效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是实现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科学运转、考评结果有效运用的必要条件。






加强和改进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应在新时代出版工作实践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最新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问题导向,注重科学谋划和协调推进,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深化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研究。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导引,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研究同样离不开考评实践的理论转化。出版界、学术界应以完善基础理论、破解关键问题为着力点,更好地肩负起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研究任务。党委宣传部门、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实施一批研究课题,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基础理论、考评机制、考评标准、考评结果运用等关键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组织有关方面在最新评价考核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和针对性研究,形成一批有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第二,完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机制。当前,以图书出版单位、报刊出版单位、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为考核对象,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初步建立了由党委宣传部门主导实施的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应着力建立健全“双效”一体的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和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核权重要求(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 50%以上),其中党委宣传部门承担“双效”一体考核主导推进、综合协调任务,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具体承担社会效益考评任务,主管主办单位或政府职能部门具体承担经济效益考评任务,使考核权重要求落在实处、考评结果运用取得实效。应进一步推动主管主办单位履行应有职责、发挥应有作用,制定实施保障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充分运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组织科学、运转有效的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第三,加强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运用。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是评价考核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落脚点,也是难点所在。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只有得到科学合理、有力有效的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的初衷,才能使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指标成为“硬指标”。各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主办单位应进一步用好考评结果,与人员薪酬、评奖推优和各类政策资源有效使用结合起来,推动出版单位在社会效益首位导向下深化内部机构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的充分运用,应进一步在三个方面落地落实:其一,与出版单位负责人薪酬挂钩,需要体现区分度,社会效益考评结果优劣体现为显性的薪酬高低;其二,与干部队伍建设挂钩,将评价考核结果应用于干部调整、奖惩、培训等方面;其三,与全体员工利益挂钩,将社会效益考评结果与员工薪酬确定与增长密切关联。

 第四,扩大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覆盖面。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前提下,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图书出版单位、报刊出版单位、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办法,完善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理顺管理体制、考评机制,不断提高考评工作科学性、有效性。应逐步扩大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覆盖面,探索在国家层面制定实施图书出版集团、报刊出版集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引领和推动集团层面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更好实现双效统一。出版集团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内容生产为中心的运营机制,以更加宽广视野组建专业化编辑委员会,提高战略规划、选题策划和内容把关能力,推动出版单位健康繁荣发展、助力出版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作者:徐同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出版处一级主任科员。



中国编辑 zgbjwx



投稿方式:来稿请寄杂志社电子邮箱

(zgbj@vip.sina.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邮编:100120

编辑部电话:010-58582287

发行代号: 国内82-594 国外BM-1746

每月10号出版

定价:人民币15元/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